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
除夕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说着祝福对方的吉祥话,是十分温馨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从何而来呢?下面就是我们总结的关于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与除夕的由来50字的全部内容,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除夕的来历: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
“年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古籍均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天皇时代以“岁”来表示“年”。岁以六十甲子(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
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
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
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事。干支纪元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
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的习俗,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的蛛丝马迹。
原始意义上的岁首,是指干支历法的“立春”,当天象“斗柄指寅”时,阴阳转化,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除夕的传说故事: 传说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 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历法创建完毕后,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除夕的由来50字: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小结:人有不同的经历与故事,终究塑造成就也是不同,而节日的来历不同,流传的传说故事也是不相同。
为您推荐: 2020年除夕是几月几号 2020年春节来得早 除夕是不是过年的意思 过年是过除夕还是春节 关于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传说故事 2020年大年三十财神方位在哪个方向
上一篇: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呢20字
下一篇:元宵和汤圆一样吗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