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饺子 年夜饺子

P 分享 时间:

  南北地域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南方除夕的年夜饭一般都是在吃,而北方的年夜饭一般都是到了晚上才会吃,而在北方,年夜饭不仅有丰盛的饭菜,还有一盘盘的饺子。大年夜吃饺子,这个北方的传统习俗,那么大年夜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大年夜饺子 年夜饺子

  一、吃饺子的来历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两年的交界点,更岁交子之际,吃饺子,代表交子。同时,饺子本身就寓意发财,因为这食物的造型很像元宝,吃了它,便寓意着来年发财。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是说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盘古结束了天地的混沌状态,人们取其“混沌”的谐音,发明了馄饨这种食物,开始叫浑囤,意思就是说“粮食满囤”,后来叫白了就叫成了馄饨,并一直延续下来。另一种说法,女娲在捏土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黄土人的耳朵上扎了一个小眼儿,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让黄土人咬着,这样耳朵就掉不了了。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里面包上馅(线),用嘴咬着吃。

  其实,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这种习俗和中国古代的计时法有关系。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来记录每一天的时间,把每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每天开始是子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半夜二十三点到一点这个时间,那么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时候,这就不仅是新旧两天的更替了,而是新旧两年的更替,中国人管它叫“交子”。中国人非常注意界限,尤其是辞旧迎新这个界限,认为在这个时候应该搞一些仪式来祈求来年的吉祥如意,便利用“交子”的谐音创造了“饺子”这个词,予以它丰富的吉祥如意的文化涵义。于是,中国人就慢慢形成了在除夕和春节“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的这个交子时刻吃饺子的习俗。

  据三国魏人张揖着的《广雅》记载,当时已有形如月牙的食品,称为“馄饨”,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颜氏家训》描述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馄饨,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然后再煮饺子。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说法和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时代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着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即现在的春节)拜年……作匾食(通假字,即现在的‘扁’)”。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据考证,“扁食”一名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说明这种习俗已经非常广泛,已经慢慢固定了下来。

  二、包饺子里面放硬币的来历  在清末慈禧太后当政的年代,每年大年三十,慈禧太后都要领着皇后和众嫔妃们一起包饺子,说是捏住小人的嘴,让他们再也不能胡说八道。慈禧想出法子,在四个饺子里分别放一个小的金元宝进去,说是谁吃到了就是谁有福气。聪明伶俐的太监牢牢记住了哪四只饺子包了金元宝,煮熟之后,捞起来奉给慈禧太后。所以,每年吃饺子,慈禧只要一张嘴,肯定会硌了牙,吃出金元宝,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大家一片贺喜声。慈禧自己也觉得自己就是有福气,至于明不明白这是人们故意在陪着她演戏,谁也不知道。不过,不管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反正这个头彩该是她拿,她也习惯了。

  1908年大年三十,慈禧把面前的一盘饺子吃光了居然只吃到三只金元宝,这未免让她感到晦气。大清朝正在一步步走向没落,气数就要尽了。太监们也不大负责任,一不留神,剩下那只金元宝被隆裕皇后无意中吃到了,她没敢声张,悄悄把管事的太监拉下来塞给了他,太监又把金元宝偷偷放进锅里,然后说:老佛爷,也许是饺子挣了,元宝掉进锅里了。说完,拿捞子一捞,果然捞出了金元宝,这下慈禧才算好受了一点,一脑门子官司放下了。到了这一年年底,慈禧得了恶性痢疾,撑了两个多月没撑住,撒手而去。

  慈禧太后走了,但是却把大年三十包饺子放硬币这一习俗流传了下来,并从宫中流传到宫外。中国人讲究彩头,这个小风俗一经在民间流传,便受到人们的追捧,从金元宝到铜钱,再到硬币,一直传遍大江南北。如今,好多人家出于卫生的考虑,已经不在饺子里放硬币了,但是这个彩头还是要讨的,取而代之的是放进花生、糖果、大枣什么的,又卫生又吉祥。

  大年夜饺子不仅各种各样,还是有很多传说的,而不同馅的饺子包含了不同的寓意,里面满满的都是祝福。

  你可能还喜欢:  大年夜放烟花有哪些传说和说法  大年夜供祖宗需要什么 有哪些注意事项  大年夜烧头香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说法  大年夜是哪一天 有什么禁忌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