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和元宵哪个是中国情人节的节日

P 分享 时间:

  中国有很多情人节,但是真正盛大的却并不多,在说到情人节的时候,有的人会说七夕才是情人节,7月初7乞巧节,也就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但是也有人说,元宵节才是情人节,说法各有不同,那么到底哪个才是中国情人节呢?

七夕和元宵哪个是中国情人节的节日

  如果非要在中国传统节日里找出一个“情人节”,那应该是元宵节。很多人会把七夕当成中国情人节,其实,在古代七夕又名女儿节,是女孩儿向织女娘娘求赐美好姻缘的日子,并不具备“有情人相会”这个情人节核心主题。(除了牛郎织女这对异地恋夫妻,其他女性都和家中女眷一起过七夕)

  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因此将“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

  七夕是传统的乞巧节,也在那个时候天气已经快要变冷,人们开始准备过冬衣物,旧时,女性是这个节日的主角儿。七夕的主要习俗是拜巧女、吃巧果,女孩子还会比赛谁的针线活儿更好。而元宵节则略带“大众狂欢”的性质,深闺中的女子亦可出门观灯,与异性相识、相会,相较而言,元宵节才更像“中国情人节”。

  而元宵节就不同了,有情人在这天偷偷私会,单身的人儿在灯下期待邂逅。

  有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为证:

  “今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宵的夜里,花灯把夜市装点得亮如白昼。心有所属的人儿,早已私下约好,在月亮爬上树梢的黄昏偷偷幽会。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

  在古代,女子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即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些名门望族甚至让女儿住在高楼上,楼梯做得狭窄、陡峭,裹了小脚的闺秀下楼不便,只好长年待在楼上,直至嫁人。

  因为治安问题,古代有严格的宵禁制度,夜晚不允许行人上街。比如,唐朝时每当夜晚来临就会擂响600下“闭门鼓”,直到早上五更三点后擂响400下“开门鼓”。凡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大街上溜达的,抓住要吃二十鞭子。元宵节是个例外。节日期间,大街上灯火通明,各种把戏欢闹达旦。闺阁女子们破例被允许出门,这是她们一年中难得的能与情郎相会,或者遇见心上人的日子。

  满怀春情的少男少女们精心打扮,忐忑而又期待地出门了。一时间,香车宝马、衣香鬓影,纷纷涌向庆典中心的街道。风流的少年们在灯谜会上展示才华博佳人一顾,羞涩的少女莲步踌躇偷偷打量俊俏的儿郎,又在同伴的催促中依依离去。

  中国传统节日中,再没有哪个日子比元宵更适合咏叹有情人了。这咏叹是含蓄的,内敛的,藏着诱人的藕断丝连的甜蜜缱绻。

  相对于其他一些节日、节气,元宵节保留下来的民俗略多一些,这与其重视“闹”的特性有关。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特色,元宵节女子出门观灯、男女约会的习俗反而被淡化了,而七夕由于牛郎织女传说广为流传,也在一定程度上令其易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故事  破镜重圆日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

  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元宵节情诗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很轻易的就认为七夕就是情人节。在古代,因为日常的宵禁,只有元宵节这一天男女才能出来会面,所以元宵节是情人节的说法比七夕更靠谱一些。

  你可能还喜欢:  中国情人节有几个 分别都在什么时候  中国情人节传说 七夕的传说有哪些  中国情人节该怎么过 情人节要怎么过  中国情人节送老婆什么 送什么哄老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