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祭灶节 蒙古族祭灶饭做法

P 分享 时间:

  祭灶节是中国民间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也叫小年,在这一天,人们要向灶神献上一些贡品,并且祭祀,祈求全家可以平安,在祭灶节的时候,有很多地方还有许多的传统食物,在蒙古族的小年也有很多的食物,一起看看蒙古族的小年是什么样的吧。

蒙古族的祭灶节 蒙古族祭灶饭做法

  蒙古语中,灶王奶奶被称为“嘎赖罕额赫”,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生活在牧民家,只有腊月二十三四回娘家走一趟,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主人家为了让她“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就拿最好吃的东西为她饯行,这就有了祭灶饭。  在内蒙古乌审旗,大多数蒙古族是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祭灶用的祭灶饭,包括煮羊胸叉、羊肥肠、羊脊骨和“噶灵巴达”(汉族俗称的枣饭)等,大锅满满煮上一锅,香气四溢。  羊胸叉是祭灶最主要的用品,料理羊胸叉是做祭灶饭的重头戏,蒙古族人认为,因为羊身上只有羊胸叉骨是直的,能够连接天地,所以在祭火时要使用羊胸叉。主人在剔羊胸叉时必须将口鼻捂住,意为这样才干净。  羊胸叉煮好后,男主人会将羊胸叉上的肉剔下来,再用提早从羊身上取下的羊毛碾成毛线将胸叉绑好,准备祭火。包裹羊胸叉需要使用哈达1条、麻纸1张、佛香3根、红黄蓝白绿五色绸各1条、酥油少许、红枣3颗、祭灶饭1勺、果条3根、炒米少许、柏叶若干、白蒿草若干、榆树枝若干。  祭灶饭里还有一道美食就是“噶灵巴达”,“噶灵巴达”是用之前煮羊胸叉的肉汤加大米、黄米、奶酪(奶渣子,越酸越好)、红枣熬煮的。口味酸甜油滑有嚼劲,食后回味无穷。  在祭灶饭正式开餐前是要进行祭火仪式的,全家人跪在灶火旁,主人开始吟诵《祭灶词》:“灶王奶奶您老人家,从今年的此时,到明年的今天,保佑我们家里人丁满,牲畜满。不要有灾病,不要有三长两短,老少长命百岁,个个健康平安……”  念到相应的内容上,男主人便站起来,将牲畜胸骨头朝北,凹朝上投进火中。其余成员,都仿照他的作法,把手中的酥油、奶制品等等各取少许,洒在火上。然后互换供品,再取再洒,使每人能把所有供品祭洒一遍。  祭火仪式之后,就可享用美味的祭灶饭了,蒙古族在古时候,祭灶饭必须用手直接食用,以表示虔诚,这也是传统的祭灶饭食用方法,不过现在很多习俗都已经简化了,更多的是年纪大的老人家,才会保留着用手取食的习惯。  小结:蒙古族是少数民族之一,跟汉族有很多的节日是一样的,虽然也有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但是一般春节和祭灶节是都有的。

  你可能还喜欢:  关于祭灶节的诗歌大全欣赏  关于祭灶节的传说 你听过吗  祭灶节的由来及其传说故事  祭灶节习俗 相关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