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小年的来历和风俗
正月初六,小年的节日到来,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祭祀灶君的时候,祭祀灶君是历史悠久的一项活动,传说灶君是玉皇大帝的人,负责掌管各家的灶火,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他就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告各家的善行或者恶行,所以一直被大家当做神灵一样供着,那么过小年的由来是因为这样而来的吗?看看不就知道了。
小年的由来 过了腊八后,不少人就开始说:快腊月二十三了,要过小年了。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就榆林地区乃至陕北而言,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神的时间,真正的小年在大年过后的正月初六,且由来已久。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米脂县志》风俗志三·岁时中曰:正月“初六日燃灯、焚香,如除夕状,名过小年”.1994年出版的《榆林地区志》在岁时节令中有:“初六,俗称过小年,过法和除夕相似。早上燃放爆竹,中午祭奠祖先,晚上遍张灯火,彻夜不熄。去年新婚之婿,携带妻子到岳父家过小年。”1994年出版的《延安市志》在岁时节日中也有“正月初六:俗称‘过小年',仅次于大年除夕”.这说明正月初六是小年,不仅在榆林,就是延安也基本一样,这一习俗,最少在陕北形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至于正月初六过小年的来历,我们小的时候,长辈是这样说的:唐初,唐太宗李世民梦见一龙王托梦求救,结果李世民没有注意,被魏征斩了。龙王责怪李世民不讲信誉,向阎王告状,要和唐太宗辩理,因此唐太宗大病不起。军师徐茂公卜卦算出唐王不到阴间走一回难免此灾,便准备了礼物,写了谍文,一起烧化。却说唐王在阴曹地府七天七夜,饱受惊吓,回朝后卧床不起,老说梦话。丞相魏征派秦琼、尉迟恭日夜把守宫门,也只能安睡一阵。眼看大年来临,唐王的病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徐茂公又从卦中得知,唐王的病还须一年。大臣们担心时间长了朝政有失,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徐茂公便献计说:“我有一法可救,就是提前过年。”众臣问:“什么时候过?”徐茂公说:“过罢大年六天后咱再过小年,不就满一年了吗?”众臣一听无不高兴。征得唐王的同意后,便颁旨全国,正月初六如同大年一样,燃放爆竹,祭奠祖先,张灯结彩,彻夜不熄,称之为过小年。于是,过小年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传说的来历是不是真的,已经无从考证,但陕北人民把正月初六称之为小年,却可能也有自己的用意。成书于宋朝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的《太平御览》,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万象,被称之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卷三十就有“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的记载。而陕北民间也一直把农历正月初七称为“人情”,也就是人日,人民平安之日。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府谷县志》岁时中就有正月“七日为人日”一说。
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的百姓们,在各级官府的倡导下,于正月初七“人情”到来之前,放鞭炮、挂灯笼、点香烛、吃年夜饭,模仿大年三十的过法,高高兴兴地迎接自己平平安安日子的到来,然后称之为小年,不也完全合乎情理吗?
小年的由来已经是有着很久的历史了,当然在小年这一天我们就有着很多的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像亲友表示祝贺,大家在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