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扫尘的由来 腊月二十四扫尘的寄语
扫尘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前的一个准备,我们都知道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要把腊月二十四定为扫尘日,而不是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五之类的,那么扫尘日定为腊月二十四的由来是什么,又开始于何时呢?
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
为何北方地区说“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但是南方地区的人却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五经异义》说,官府在二十三日祭灶,民间在二十四日。
其实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建立和谐社会,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既然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都在这一天拜神,那么工作人员就只能推后一天再拜,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科级以上干部二十三日祭灶,一般群众推迟到二十四。后来,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了,大家也就都随了皇帝,沾沾“贵气”,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由于过去的皇城是北京,所以北方密切联系领导,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而南方仍然保持了和人民群众的一致。
言归正传,说说扫尘。
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北方称“扫尘”,南方叫“掸尘”。据说,腊月扫尘原本是避邪除祟的,民间又叫“收瘟鬼”。
我国春节前扫尘的风俗形成较早,《吕氏春秋》中已有记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前扫尘的习俗。按照民间说法,“尘”与“陈”谐音,所以“扫尘”也叫“扫陈”。年节扫尘有“除旧布新”的含义,扫尘蕴含了人们“推陈出新”、“辞旧迎新”、“破旧立新”的愿望和期盼,其用意就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去。这一风俗反映了我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虽然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我国一些地方,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
扫完屋子扫自身。借着扫尘的机会,人们也将身子从头到脚清理一遍。所以民间有“剃年头”的说法,即赶在年前剃头。这一方面的原因是正月里不允许剃头,最重要的原因是过年事事都要讲究“新”气,人们“剃年头”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另一项清洁的活动就是洗澡沐浴。年前人们一定要洗澡沐浴,搓掉污垢,清洁身体,以迎接新年。
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旧时的风俗习惯早已经被人淡忘,但春节年前扫尘的习俗,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还在延续着。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卫生,更多的是我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